Skip to content

牙周病治療健保照護計畫 – 台中喨粒晶牙醫診所

99年元月12日,一名牙周病友傳送一篇電子郵件到健保局,內文如下;

「感謝貴局與牙醫師公會聯合會推動『牙周病統合照顧計畫』,讓我困擾長達40幾年的牙周病(口臭嚴重),得以確實治療,並且確實消除口臭,從此過著快樂日子。100 年初,我再度到醫院治療,醫生仔細澈底清除牙結石, 再由另一位主治醫師再度檢查、再度清除遺漏之處,如此才完成維護性治療,保持牙周穩定與健康。以前牙周病曾治療過2至3次,每次療程之後,口臭仍在,我以為是無法醫治了,所以感到很灰心,刷牙也不積極。現在我每天都認真刷牙,每天都用牙線或牙間刷清潔,維持牙齒健康乾淨。感謝健保局與牙醫師團體推行此政策,讓我保有自身牙齒的健康,減少動用健保資源的機會,在此感謝。」

【牙周病知多少】

依據國健局的調查,40歲以上成年人90%有輕重程度不一的牙周病,而初期牙周病症狀較不明顯,民眾常因對牙周病不了解,而耽擱了接受治療的最佳時機。

牙周病是指牙齒周圍組織發生細菌感染,主要致病原因是牙菌斑,一般人進食後數小時內就會有牙菌斑的形成,若無法有效清除,就會聚集附在牙齒上面形成牙結石,持續侵蝕破壞牙齦、齒槽骨和牙周韌帶等牙周組織,陸續會出現牙齦紅腫、口臭、流血、牙齒移位或搖動情形,甚至導致牙齒脫落,降低咀嚼消化的功能,影響到整個身體的健康。

 

【牙周病患易出現暫時性菌血症,心血管疾病罹患率高】

「絕大多數的成人型牙周病患是在40到50歲時,自覺有牙齒的疾病,才會主動就醫,這時,牙周病情通常已經發展到中末期了,病人覺得口腔內每顆牙都在動搖。」

曾有研究指出,牙周病患於刷牙、進食、或接受口腔治療時,牙周病之致病菌可能隨血液進入到全身血液循環系統,會造成暫時性菌血症,可能導致全身循環系統產生炎性反應、細胞激素增加,間接導致血管壁斑塊堆積、血管內壁逐漸狹窄,增加心肌梗塞或腦部中風的可能性。牙周炎病患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比一般人高2.5倍。

 

【青春期發病容易被輕忽】

「過去認為牙周病是成年人專屬的疾病,但近年來牙醫界發現,有少數病患從青春期就開始出現牙周病症狀,發生率約為千分之1,又稱為青春期牙周炎。」

在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牙周病專科門診中心呂炫堃主任的門診中,接獲到最年輕的牙周病患是一名11歲的小女生。早發性牙周病好發多產的家庭,有一半的比例和遺傳有關,也就是帶有單一核苷酸多型性(SNP)基因變異的家族成員,比較容易罹患牙周病,而且,病程進展的速度比一般的牙周病患快好幾倍。

一般成人牙周病患出現牙周病末期之症狀,如牙齦膿胞、咀嚼無力、自發性牙齦流血、疼痛、牙周動搖,經由X光照攝,齒槽骨有3分之2以上的破壞,甚至必須拔牙,大多已屆40 多歲;然而,早發性牙周病患在35歲以前,就已經面臨到牙周病末期的窘境,不但牙周病治療所需要的時間較長,疾病治療的程序也比較複雜。

這些20、30多歲成年人因為青春期發病期間,牙周病症狀不明顯,等到成年後求診,多已拖到牙周病末期,醫師只能從病患的X光片、就醫時的嚴重度,回溯病患最早發病時的可能時間點。

 

【健保的牙周病治療服務】

健保牙周病治療給付項目,包括牙結石清除( 洗牙 ),牙周病緊急處置、牙周敷料、齒齦下刮除、牙周骨膜翻開術、牙齦切除及牙周疾病控制基本處置(牙菌斑偵測及去除維護指導 )等多項。

但未包括牙周組織引導再生術(骨粉、再生膜)、牙齦自體移植、結締組織移植、牙面色素去除、牙周抗生素凝膠、牙周炎凝膠、因美容目的而做的牙周整型手術、牙周去敏感治療(頭頸部腫瘤電療後病患除外)及雷射治療等健保不給付項目,醫師在施行前,應向病患說明特殊需要性,並徵得病人的同意,才能收取自費。

依健保局統計,因牙周病就醫人數占全國之比率,由88年之17%上升至97年之25%,每年提供約600萬餘人次之全口牙結石清除服務,並因應國人牙周疾病治療需求增加,而於99年編列3.84 億元的預算,推動牙周病統合性照護計畫,並以一年服務 6 萬餘人次為目標,希望透過整合性治療項目及治療後品質良好給予獎勵之措施,提升病患之照護品質。

該計畫治療對象為總齒數至少16齒,有6(含)顆牙齒以上牙周囊袋深度≧5mm的全口牙周炎病患,治療服務包括提供治療前初次完整的牙周檢查、X 光檢查及全口齒齦下刮除或牙根整平之治療, 指導牙菌斑去除之技巧,發給牙周病統合照護手冊,詳細說明牙周病產生原因、治療方式及正確的潔牙方式等資訊,以強化民眾口腔衛生自我保健的知識,且於全程治療4週後進行追蹤評估。

但是牙周病況未達計畫所訂條件的病人,醫師仍應依健保給付規定,提供牙周病之治療照護,權益不受影響。

牙周病統合照護計畫及提供服務之院所與醫師名單,民眾可至健保局全球資訊網站首頁一般民眾/健保醫療服務/牙周病統合照護服務院所網路查詢獲知。

 

【統合照護計畫人數之擴增及成效】

第一年「牙周病統合性照護計畫」推出,因醫師剛開始接受相關教育訓練,且病患能否收案治療必需進行事前審查核可後,才可加入計畫,所以99年僅有8千多人次受惠;100年經過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與健保局的商議,刪除須要事前審查的限制,並將院所至少提供 1 位病人牙周病統合照護計畫服務,納入品質獎勵之規定,以提高醫療院所提供牙周病統合性照護的意願,故 100 年服務人數已增至3萬多人次。

100年3月,一項由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和新光醫院合作的研究計畫成果被刊登在臨床口腔調查國際期刊《Clinical OralInvestigation》中。 這項由呂主任主持的研究計畫, 是針對參加健保局「牙周病統合性照護計畫」的56名牙周病患進行追蹤,這些病患同時罹患牙周病及控制不良之糖尿病。研究發現,病患於接受統合照護計畫以後,牙周病情會獲得控制,並且病患血液中的醣化血色素HbA1c濃度會有中度的改善。

又依據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針對加入「牙周病統合性照護計畫」的424家醫療院所的100年3、4月就診病人中,接受該項服務者進行滿意度調查,根據回收的 723 份問卷發現,病患對於治療過程和感受之滿意程度高達9成以上,而且更加了解牙周病。

 

【統合計畫是口腔健康政策的轉捩點】

呂主任表示,多數國家都沒有意識到口腔衛生的重要性,也缺乏具體的牙周病防治政策,目前比較積極推動的國家,只有台灣和日本。

日本的8020牙周病防治運動從1989年就開始提倡,運動宗旨為希望全國人口活到80歲時仍能保有20顆自然牙齒,該項運動持續了15年以後,日本衛生單位統計,40 到50 歲牙周病患減少3成,有使用牙線、牙間刷習慣者增加 5 成以上。呂主任估計,「牙周病統合性照護計畫」應該也可以達到類似的成效,因為「牙周病統合性照護計畫」是國內口腔健康政策的轉捩點,也讓即將到來的老年社會中爆增的老年人口,口腔健康更有保障。

 

【防堵牙周病,定期檢查及潔牙最重要】

牙周病經過積極的治療後,一定要定期回診(通常是半年,但中、重度牙周病的患者為2-4個月),除了必要的維護治療外,也需要檢視牙菌斑控制的情形,否則易導致牙周病的復發,降低牙周治療的成效,因此,健保局呼籲民眾接受牙周治療後,一定要依醫師的指導,定期回診及仔細清潔牙齒,每天都使用牙線或牙間刷,方可確保牙周的健康,減少牙齒脫落、自費裝置假牙的苦惱和負擔。

如何正確刷牙,本刊前一期曾有刊載且網路資訊甚多,請民眾可上網站查詢,做父母的,最好訓練孩子從小養成潔牙的習慣,就能減少許多青春期及成人後牙周病的發生,希望也能像日本一樣國人活到80歲能保有20顆自然牙齒。

文章出處:中央健康保險局 www.nhi.gov.tw

怡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