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洗牙」又酸又疼、齒縫越洗越大!難道弄錯了嗎…?洗牙的四大真相有99%的人都不明白….

洗牙是一種生活態度
洗牙,就是清洗牙齒,牙科行內話叫「潔治」,既是清潔,也是治療,美國人民親切地稱之為「預防法」(Prophy)。
也就是說,洗牙是一種保健,屬於強身健體、沒病防病的預防措施。

洗牙還是牙齦炎、牙周炎的重要治療手段,目前人類的醫學水平還很難靠藥物來治療牙周炎,洗牙是恢復牙齦健康的第一步。

美國人民擁有良好的社會保障和個人健康意識。
他們從很小的時候就定期看牙醫,定期洗牙,一般是半年到一年一次。我在美國出門診的時候,常規要求詢問患者上一次洗牙是什麼時候,如果這個時間間隔超過了兩年,患者一般都會有點羞赧,或者用很誇張的語氣說:「It’s really long long ago!(哎呀,老久老久沒洗了!)」

國內呢,健康保健的觀念還不是人人能具有,口腔健康意識也不是人人具有,牙醫不夠用,科教宣傳還不足。於是,我在門診經常會碰到中老年患者「自豪」地說:「大夫,我牙一直很好,從來沒疼過,我也從來沒去過醫院,就這幾年開始有點活動了。」

每到這個時候,我真是為他們的牙齒健康深深地捏一把汗啊。

疼了才需要看牙?
定期洗牙也兼給牙齒體檢啦!
很多朋友沒有定期看牙的習慣,於是定期洗牙就成了給牙齒體檢的好機會。
但很多人第一次洗牙都有這個感覺:我的牙本來沒事,洗牙後反倒不舒服,一定是牙被洗壞了!
由此引申出很多關於洗牙謠言和認識誤區,我們來看看,你都聽到過哪些?

誤區一:洗牙會把牙縫洗大?

真相是:洗牙洗晚了才會這樣!
洗牙會把牙縫洗大?把牙齒洗松嗎?
這算得上是關於洗牙流傳最廣、危害最大的傳說了。特別是這兩條,往往出自我們的長輩之口,讓人不好反駁。

當牙石在牙齒積聚,就像在牙齒周圍構建了「銅牆鐵壁」一樣,這些水泥般的牙石,將一顆顆已經鬆動的牙齒綁成了一個整體,掩蓋了牙齦萎縮的事實。
這時的牙齒不松,都是假象:牙根周圍的骨頭在牙石壓迫和牙齦炎症的長期作用下,萎縮了,只剩下一半左右了。
洗牙能把黃色的牙石洗掉,洗掉後,牙齒站在鬆塌塌的牙齦裡,站得穩才怪。

不過幸好,洗牙能把牙石去掉,終止牙周炎的進展,讓牙齒不再繼續鬆動下去。牙石去掉後,短期內松動會加劇,但隨著治療的進展、炎症的消除,牙齒周圍的根基重新堅固。
也就是說,通過洗牙,這種鬆動會改善。

誤區二:每天刷牙,就不用洗牙了?

真相是:洗牙洗掉的是牙石,牙石僅靠刷是不掉的!
牙石是哪裡來的?牙石是唾液中的鈣和細菌沉積在牙齒上形成的。口腔中的唾液和細菌都是無窮無盡的,即使你每天刷牙,即使是牙醫自己,僅靠刷牙,也不能做到把牙齒上的髒東西完全刷掉。

總有邊邊角角刷不到,日積月累,就形成了一塊塊牙石,像牡蠣趴在海邊的石頭上一樣,牙石就黏在了你的牙齒上,然後慢慢長大,可結實了,刷都刷不掉。

這時候就要借助牙醫的專業工具,來做一次徹底的大掃除。
情形就像我每次做完飯,也都收拾一下廚房,但每次我媽來我家,都要在廚房裡擦擦洗洗一整天。
明白了吧?

誤區三:洗牙後又酸又疼?

真相是:你可能太嬌氣!
還是先說點題外話。
我在美國給人看牙的時候,有一個方面開始時有點不太適應:
美國人很「嬌氣」,看牙時基本不管幹啥都要求打麻藥。他們對看牙時可能的各種疼痛特別恐懼,一點也不排斥打麻藥,並且主動要求一定要在局部麻醉下進行治療。

在我看來,這些操作所引起的疼痛僅是微乎其微的。
可即使這樣,美國人從來沒有要求在洗牙時打麻藥!
我想這就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洗牙並不是那麼可怕。起碼來說,如果你「習慣」了洗牙以後,洗牙並沒有那麼可怕。

洗牙確實不好受。但牙石最易生長的地方,就是那些不易清潔的位置,比如牙齒和牙齦的交界處。而這個交界處,是牙齒本身潔白堅硬的牙釉質和稚嫩敏感的牙根,即使是沒有牙周病的情況下,用金屬器械觸碰這個位置,也會引起一定的不適。

但這種不適,還是應該可以忍受的,希望大家能鼓起勇氣。
另外就是,第一次洗牙時,因為牙石積存的比較多,醫生需要用較大的功率反覆清潔,不適感也就要多一些;等以後定期洗牙時,牙石不多,清理起來也就不那麼難受了。

誤區四:洗牙後特敏感!怕涼也怕熱!

真相是:越敏感證明你越有可能已經得了牙周病!
洗過牙之後,很多人都反映牙齒變得比原來敏感了。
請注意!如果你真的有這樣的感覺,應該慶幸自己有及時洗牙!因為出現這個症狀,表示你已經患有或輕或重的牙周炎了!

洗牙僅是牙齒敏感的誘因,真正的根源還是牙周病。

而如果因為害怕敏感而不敢、不願洗牙,那麼將會導致牙周病癒演愈烈,最終牙齒鬆動脫落。如果需要克服敏感,可以使用市面上所有在售的「抗敏感牙膏」減輕不適。

文章出處:LIFE

怡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