齲齒問題於學齡前即已存在,依據台北市兒童口腔檢查結果,104年學齡前3-5歲兒童齲齒盛行率51.7%,103學年度國小一年級學童齲齒盛行率32.36%;由於口腔健康是人體健康的前哨站,也是影響生活與學習品質的重要因素,衛生局呼籲民眾,落實「護牙3節奏」,以有效預防齲齒及牙周病。
衛生局健康管理處林夢蕙處長表示,口腔清潔方式不正確,使食物殘渣殘留在牙肉邊緣,經過一段時間的累積,慢慢形成牙菌斑、牙結石,是造成牙周病的主因;牙周病症狀包括口臭、牙齒動搖、牙齦紅腫、退縮、刷牙流血等,若發病之初未進一步防範和矯治,牙周組織破壞造成牙齒動搖、牙齒脫落,成為「無齒之徒」。
另外,牙周病不只影響口腔美觀,也與全身健康息息相關,研究指出,牙周病患者比起沒有牙周病的人高出19%的可能性會得到心血管疾病,且牙周病會導致動脈硬化、心肌梗塞、腦中風、糖尿病惡化、老人性肺炎、新生兒體重不足及早產與骨質疏鬆等。
台灣口腔衛生學會張進順理事長表示,點心與含糖飲料攝取頻率高低會影響口腔健康狀況,且多數民眾認為吃甜食容易齲齒,其實無論甜味或鹹味零食,只要食用頻率太高都可能提高齲齒風險,建議集中用餐時間、降低用餐頻率。
守護口腔健康和生活品質,衛生局呼籲民眾,落實「護牙3節奏」,包括定期看牙,每6個月口腔檢查、洗牙及塗氟、臼齒窩溝封填,集中用餐(點心)時間,並降低零食及飲料(含糖類及鹹味零食)攝取,減少口腔酸性環境的產生,以及落實餐後及睡前使用含氟牙膏及牙線或牙間刷加強清潔牙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