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拔牙與矯正是否美牙的必要

有的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牙齒參差不齊需要進行矯正。如果出現這種狀況的話,通常矯正的手續都會比較麻煩,甚至需要進行拔牙。牙齒,是我們身體最堅硬的部分,這意味著拔除它也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到底矯正拔牙是否必須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專家的解釋。

牙齒矯正為何需要拔牙?
沒有任何人喜歡拔掉牙齒,不論是醫師、家長或者小朋友自己。那麼,為什麼矯正治療時常需要拔牙呢?尤其是看起來好端端的牙齒,居然就這樣拔掉,豈不可惜! 

   

為牙齒謀求合理空間
拔牙是矯正步驟之一,其實理由十分簡單,因為牙齒排列所在的牙弓容不了這麼多牙齒。或者門牙太突出,需要拔牙以求取空間,好讓門牙後退。
筆者經常對孩子的父母這麼說:“現在的情況是空間差了太多,牙齒長不出來;即使長出來了,也會擠成一團。


當然,我也捨不得拔掉牙齒,但若是不經過這樣的步驟,造成了鄰近的牙齒無法正常排列,這樣既不好看,又失去了理想的咬合。
如此空有許多牙齒,卻不能發揮正常功能,豈不是因小失大嗎?” 至於拔牙會不會傷身體,或者有無後遺症?答案是否定的。

以拔牙手段來解決空間不足或暴牙的問題,已經有將近80 年的歷史,在專家及病例長期追踪的學術報告中,並未發現有不利的證據。但是,拔牙之前,務必要先做好審慎的評估。


畢竟,也有部分病例不必拔牙就能獲致良好的治療成果。慎選醫師,並作充分的溝通,將可以大幅減少失誤發生的機率。
大多數的醫師會先拔牙再上矯正器,筆者個人卻獨好先上矯正器、治療一段時間之後再拔牙,一方面有更充裕的時間來思考拔牙的必要性,另一方面牙齒因為矯正之後較鬆動,拔斷牙根的機率因此大幅降低。

 

可以不拔牙來治療病例嗎?
矯正醫師可能不拔牙來治療病例嗎?一般來說,“不拔牙”出現的機率,主要牽涉到下列幾個因素:

1.牙齒擁擠的程度還算輕微。
2.患者的臉形若臉太凹陷者,不拔牙較可以避免使臉更為凹陷。

3.上齶骨發育不良時,牙齒常會顯得十分擁擠,也容易出現前牙反咬的情況;此時,上齶可以盡量不拔牙,來彌補上、下腭骨前後的差距相對地,若是下腭骨發育不良,造成上、下切牙前後差距大;此時,如果下腭牙齒空間不是差太多,也有可能採取下腭不拔牙的方式來治療。當然,還有其他的狀況也會選擇不拔牙。

例如:患者合作意願強,願意戴頭帽將上齶磨牙向後推來爭取空間。最近矯正界最新的發展是應用迷你植體來作為錨定,以將上齶或下腭磨牙向後移動,就更容易達成不拔牙而完成矯正的目標。有時候,家長堅持不拔牙,其出發點大多是擔心傷身體、捨不得,或者以後會有後遺症等等,其實這些是多慮了。

 

如果本應曲調一些牙齒,卻免強留下來,常會面臨臉型無法改善、咬合難以調整以及治療之後的穩定性較差等窘境。另外要注意的是:筆者前面提到過,在一開始治療的階段,可能先不拔牙,觀察一陣子在決定下一步該怎麼走。

醫師應在事前與家長或患者做好溝通工作,以免後來被誤會為"舉棋不定"。

文章出處:愛美網